激光切割工件遇到热变形是常见问题,尤其是在切割薄板、导热性差的材料(如不锈钢)或结构复杂的零件时。热变形主要由局部快速加热和冷却引起的不均匀热膨胀和收缩导致。以下是一些有效的解决方法:
1.优化切割参数(核心是控制热输入)
降低激光功率:
在保证切透的前提下,适当降低功率可以减少输入的总热量。
提高切割速度:
在保证切割质量和切透的前提下,提高速度可以缩短激光在局部作用的时间,减少热量积累和扩散。但速度过快可能导致切割质量下降或切不透,需要找到平衡点。
调整脉冲频率和占空比:
对于脉冲激光器,优化脉冲参数(如降低频率、减小占空比)可以减少平均功率输入,实现“点焊”式的切割,更有利于散热。
优化焦点位置:
确保焦点位置准确。焦点位置会影响能量密度分布和熔池行为,从而影响热输入效率和切割质量。通常建议在材料表面或稍下方。
选择合适的辅助气体类型和压力:
对于碳钢,氧气助燃切割,压力适中,保证反应充分且能吹走熔渣。
对于不锈钢、铝合金等,使用高压氮气或空气进行熔化切割。高压气体不仅能吹走熔融金属,还起到冷却作用。提高氮气压力是减少不锈钢薄板变形的一个常用有效手段。
确保气体喷嘴畅通,气流稳定。
2. 优化切割路径和工艺策略
引入微连接/鼠耳:
在零件轮廓的关键位置(如细长部分、拐角处)设置微小的未切断连接点(0.1-0.5mm)。这些连接点在切割过程中能保持零件与母材或骨架的刚性连接,抵抗变形应力。切割完成后,用手工或小工具轻轻敲断即可。这是最常用且非常有效的方法,尤其适用于薄板复杂零件。
使用余料框架/骨架:
在零件轮廓外保留一定宽度的边框(余料),并在余料上设计一些“桥”或“筋”将零件暂时固定住。切割完成后,再将零件从余料上分离下来。框架提供了强大的刚性支撑。
合理的切割顺序:
先内后外:先切割所有内部孔、槽,再切割外部轮廓。内部切割释放的应力较小,且外部轮廓最后切割有助于保持整体刚性。
跳切/分区切割:避免连续切割一个很长的路径或一个大面积区域。将切割路径分成若干段,在不同区域间跳转切割,让热量有更均匀的分布和消散时间,防止局部过热累积。
分散穿孔点:
避免在很小的区域内连续穿孔,穿孔点应尽量分散开。穿孔本身输入热量集中。
优化轮廓切入切出点:
避免在尖角或薄弱的几何特征处开始或结束切割,选择在较直、较厚实的位置切入切出。
3. 改善工件固定与支撑
使用强效夹具:
确保工件在整个切割过程中被牢固夹持在切割平台上,抵抗热应力引起的翘曲。特别是薄板边缘需要用多点强力夹紧。
优化支撑结构:
使用针床/蜂窝平台:提供均匀支撑,减少因重力或热应力导致的下垂。但要注意支撑点可能留下痕迹。
添加辅助支撑:对于特别大或特别薄的工件,可在预期变形大的区域下方添加额外的支撑块(金属块、可调节支撑杆等)。
磁性夹持:
对于碳钢板材,强磁铁是很好的辅助固定工具。
真空吸附:
如果切割平台具有真空吸附功能,确保其工作正常,吸附力足够大且分布均匀。
4. 材料处理与冷却
材料预处理(去应力退火):
对于已知存在较大轧制残余应力或加工应力的板材,在切割前进行去应力退火处理,消除材料内部初始应力,能显著降低切割热变形。
主动冷却(慎用):
压缩空气/冷却气喷嘴:在非切割区域(特别是已切割完成的区域或工件背面)吹压缩空气辅助冷却。需注意避免干扰切割区域的保护气体。
水冷板/水冷平台:少数特殊应用可能会使用带有水冷通道的切割平台或垫板来帮助散热。这需要专门设计,且可能增加复杂性。
5.切割后矫形
冷矫形:
对于轻微变形,可以在切割后使用压力机、矫平机或手工工具(木槌、橡胶锤)进行冷态矫形。适用于小零件或变形量不大的情况。
热矫形(局部加热):
利用火焰或小型热源对变形区域的特定部位进行局部加热(类似火焰矫形原理),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进行矫形。需要经验和技术,避免产生新的变形或材料性能改变。
总结关键策略
1. 控热为先:
通过优化功率、速度、频率、焦点、气体(尤其是提高氮气压力)来最小化且均匀化热输入。
2. 路径优化:
使用微连接和余料框架提供刚性支撑,合理规划切割顺序(先内后外、跳切),分散穿孔点。
3. 强力固定:
确保工件在整个切割过程中被牢固夹持和均匀支撑(夹具、磁铁、真空、支撑平台)。
4. 材料处理:
对高应力材料考虑切割前去应力退火。
5. 必要时矫形:
切割后根据情况采用冷矫或热矫。
实际应用建议
小批量试切:对于新材料、新零件或高精度要求零件,务必先进行小批量试切,仔细观察变形情况。
记录与分析:详细记录每次试切的参数、路径策略、夹具方式和结果(变形位置、程度)。分析变形模式(如整体翘曲、局部扭曲、角部上翘等),有助于针对性调整。
优先尝试最易实施的方案:通常优先调整切割参数(特别是气体压力)、添加微连接、优化切割顺序、加强固定。
综合考虑成本和效率:有些方案(如去应力退火、水冷平台)会增加成本或降低效率,需权衡利弊。
通过系统地应用以上策略,特别是结合优化热输入参数、巧妙使用微连接/余料框架、以及加强工件固定,可以显著减少甚至消除激光切割中的热变形问题。